文 | 史作咏者
编辑 | 史作咏者
1984年临近八一建军节,中央突然接到急电,电话传递来的消息让人震惊,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元帅病危,虽然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抢救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
对于这个消息中央极为重视,在下令全力抢救叶帅的同时,将原本庆祝建军节的活动统统取消。
但叶帅当时的情况不容乐观,甚至到后来人民大会堂都收到了消息,马上准备花圈,追悼会都被提上了日程。
而中央这时突然通知钟南山赶往北京为叶剑英元帅治疗,中央为何会选择钟南山,叶剑英元帅的病情最后是否得到了救治?
1979年,共和国元帅叶剑英此时已经来到82岁高龄。叶剑英戎马一生,他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时期加入了共产党。
先后在南昌起义和西安事变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而后更是在北平和平解放以及解放广东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虽然叶剑英很少在前线指挥作战,但他一直协助毛主席和周总理制定重大战略计划,在建国之后叶剑英更是在特殊时期挽救过新中国,可以说叶剑英对党和国家有着重大贡献。可多年来日夜颠倒的工作,使叶剑英和周总理一样身体情况出现了变化。
82岁的叶剑英发现,自己在工作时手不自觉地开始出现轻微抖动,食欲和嗅觉也下降了。起初他并没有在意,只是因为年龄大了加上睡眠时间短而已。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叶剑英元帅身边的医护人员和警卫们发现,叶剑英平时走路开始出现不稳的情况,步伐也越来越小。
甚至有一次叶剑英走路时突然有摔倒的迹象,幸好身边的警卫员及时反应过来扶住了他,这和原本龙行虎步的叶剑英明显不一样。
虽然叶剑英总是对身边的人说只是年纪大了,但周围的工作人员却不这么认为。他们一起劝叶剑英去医院进行检查,可手里还有一堆国家事务,叶剑英就总说:.
“没什么大问题,不要急。等工作忙完,有时间了就去医院检查。”
面对如此忙于工作的叶剑英,身边的工作人员只能进行简单的检查,根本查不出什么问题。而叶剑英的身体情况越发恶化,有时手抖地连笔都拿不稳了,工作人员只能把情况报告给了中央。
当时在中央主持工作的邓公接到报告以后,立刻下令成立了专业的医疗团队,并且要求叶剑英放下手里的工作,抓紧时间配合检查。
就这样许多专家对叶剑英的身体开始进行全方面的检查,前面说过叶剑英常年昼夜颠倒的工作,所以很多身体指标都不合格,甚至还查出了一些小病情。
但连续几周的检查,医生们始终没有查出,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叶剑英的身体情况。
叶剑英身为开国元帅,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,对于这样的情况他没有丝毫在意,反而是时不时对周围的医护人员和家人开玩笑,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。
虽然叶剑英没放在心上,可医护人员们却急得前后转,终于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他们检查出了叶剑英的病情。
叶剑英元帅得的病名叫巴金森氏病,它还有一个我们熟知的名字:帕金森。帕金森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,即便是现在已经如此发达的医学技术,也无法彻底医治,更别说是新中国刚刚成立那会儿了。
如果说仅仅是行动迟缓、姿势步态受到影响还不算太严重,但帕金森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,而在老年人中最常见就是引发心肺感染。
有时候人越是怕什么就来什么,北方季节变换温差变化非常大,而就在天气变化中间,叶剑英得了肺部疾病,肺部出现了发炎症状。
最开始炎症还比较轻,吃一些药还能治疗一些。但到了后来,每当气温出现明显变化,叶剑英的肺炎就会复发,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。
此时只靠吃药已经无法治疗,医生们慢慢地开始给叶剑英进行静脉注射,这样反反复复维持了几年的时间,而在这期间叶剑英也没有放下工作,工作强度依旧不低。
时间来到1983年,反复发作的病情让叶剑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,而原本只是肺炎的病情,从11月份开始,叶剑英心脏也开始慢慢地出现了问题,这让周围人担心不已,然而过了年之后,事情果真正朝着坏的方向发展。
临近1984年的建军节某天,叶剑英正在办公室查看文件,当时北京连续下了几天阴雨,气温的变化也是十分明显。突然叶剑英开始剧烈咳嗽,警卫们赶忙进来询问老首长的情况,叶剑英当时也是摆了摆手表示没什么大碍,但他刚站起来很快出现了眩晕的情况。
警卫们赶忙叫来医护人员,医生们发现叶剑英出现了高烧情况,体温达到39度且长时间不退,医生们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办法降温。由于肺炎的存在,叶剑英当时呼吸道内堆积了很多浓痰咳不出来,呼吸也变得十分困难。
医学专家们针对叶剑英的病情进行了多轮讨论,帕金森加上多年的疾病的反复,使得叶剑英病情变得十分复杂。
时任中保办副主任的王敏清曾回忆到,当时叶剑英全身各个系统几乎都出现了病症,这是他平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。但王敏清当时向中央立下军令状,一定尽全力救治叶帅。
专家们为了让叶剑英恢复呼吸,只能先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,小心地将呼吸道内积累的浓痰清理掉,然后用呼吸机帮助叶剑英进行日常呼吸。
手术非常成功,可众人高兴没多久,意外就接踵而至!
专家们刚刚商量出下一步治疗方案,监护室传来了消息:叶剑英的病情突然恶化,情况不容乐观!
叶剑英病情恶化的消息第一时间报告到了中央,当时中央正在筹备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庆典。
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中央下达命令:
“要尽一切力量进行抢救,各个方面都要全力以赴地支持抢救工作!”
因为这位挽救新中国的老元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。
同时中央做了最坏的打算,下令暂停了正在筹备的建军节庆典,转而通知人民大会堂开始准备叶剑英的追悼会事宜。
就在这紧要的关头,专家组内突然有人向中央提出,有一个人或许能够治疗如此复杂的疾病,这个人就是-------钟南山。
1984年广州医学院内,呼吸科专家钟南山刚刚结束手术回到办公室坐下,板凳还没捂热一通急促的电话声就响了起来。
电话是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正纾打来的,钟南山接起电话正准备问是谁,刘正纾急切的声音就从电话中传了出来:“老钟放下手头事情马上到医院楼下来,十万火急,现在立刻跟我去一趟北京,这事绝密,对谁都不能说!”
钟南山了解刘正纾,能让平时遇事都十分沉着冷静的刘正纾竟然说出这样的话,钟南山立刻就意识到事情不简单。
他来不及收拾东西,马上赶往办公室楼下和刘正纾会和,两人乘坐专车前往广州军区空军基地。
在车上刘正纾对钟南山讲述了相关情况以及叶剑英的一些病情,听到要去给大名鼎鼎的叶剑英元帅看病,即便是多年行医见过不少大场面的钟南山也是震惊不已。
不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,让钟南山很快就从震惊中缓过神来,连忙和刘正纾开始了解叶剑英的具体病情。
很快两个人就来到了广州军区,乘坐上了军用专机从空军基地起飞,以最快的速度向北京飞去。
根据当时参与救治的医疗小组人员回忆:
“当晚六点的时候,专家们认为需要请广州著名呼吸系统专家钟南山教授会诊,经过与有关方面联系以后,当晚九点半,钟南山教授奇迹般的出现在了抢救大厅里面。”
作为专业人士,他们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位呼吸系统专家的大名和经历。
钟南山1936年出生在南京中央医院,他父亲钟世藩是当时我国著名的儿科医生,母亲廖月琴更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。
在父母的影响和熏陶之下,钟南山也走上了医学道路,当时没人会想到,这个小孩子将会为新中国做出如此之大的贡献。
很多人以为钟南山的医学之路是一番风顺的,其实不然。
在1960年从医学院毕业以后,整整十一年的时间,钟南山都没有从事医学事业,钟南山说:“我毕业后留校,后来搞放射生物化学,一直都是服从分配。所以从1960年到1971年,整整11年我都没做医生,但做医生仍然是我的愿望。”
mksport体育好在1971年钟南山回到广州以后,在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医生,当时他已经35岁了。
为了能够弥补11年的空缺,他从最累的急诊开始做起,日以继夜地学习、研究、记录,仅仅八个月时间,钟南山就已经成为一名急诊专家。
而钟南山接触呼吸系统领域还和周总理有些关系,当时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发展落后,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起号召,希望医护工作者能够向这方面进行研究,而钟南山响应了这个号召,并且在这个领域开始发光发热。
钟南山曾被公派到英国学习,原本英国学者对中国十分看不起,按照英国的法律,中国医生的资历是不被承认的,只允许以观察者的身份,参加查房和实验……
而钟南山却在两年时间里,取得了对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6 项科研成果,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,其中多篇论文在英国的专业会议和刊物上进行了报道。学成回国后,他成为了呼吸系统领域的专家。
1984年,当钟南山到来北京抢救大厅后,在场的医疗人员们仿佛都被打上了一剂强心针。而钟南山到后第一件事就是详细了解叶剑英病情,他非常赞同医疗小组前期所做的工作。
尽管所有人都做了最坏的打算,但参加抢救叶剑英的人仍在竭尽全力,有了钟南山的指导,叶剑英成功度过了危险期,并且病情在8月10日开始稳定。
这次的抢救让钟南山被任命为中央保健医生,开始负责叶剑英后续的治疗。事实也再次证明了钟南山的医术,让很多人束手无策的病情,他只用了两个月。
叶剑英的肺部感染和炎症在钟南山的治疗下开始慢慢消失,后续更是能够离开呼吸机自主呼吸,身体情况也越发良好。
可叶剑英元帅毕竟老了,就在两年后的1986年10月22日,叶剑英元帅离开了我们,钟南山似乎也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,但他却一直在为医学事业默默研究。
19年后“非典”在我国爆发,面对陌生的疾病,很多人陷入了恐慌之中。可就在这时67岁的钟南山主动请缨,提出将最严重的病人送到他身边救治,之后更是奔赴疫区知道医疗防治工作。钟南山的治疗方法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、死亡率最低地区之一。
而在近年来的新冠疫情爆发后,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赶赴武汉,为武汉抗击疫情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花甲明志,他临危领军战非典;耄耋生辉,他星夜逆行奔武汉。不一样的年纪,同样的义无反顾。
《人民日报》曾这样评价钟南山:既有国士的担当,又有战士的勇猛。
他回应最多的一句话是“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”。
“当国家需要我,我责无旁贷。”2020年,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铿锵有力说出这句话时,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。
钟南山院士是中国广大医疗工作者的代表,让我们为奋斗在抗议一线的医疗工作者们致敬。
22万㎡“双馆齐下”,全球首发车117台!北京车展怎么逛
距离上海车展一年后,车圈又迎来新的一轮狂欢。4月25日至5月4日,2024(第十八届)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(简称“2024北京车展”)将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和朝阳馆举行,这是北京车展阔别四年后的又一次重启,也将成为2024全年汽车行业最重要的盛会之一。据悉,本次展会总面积为22万㎡,吸引了国...